绝地和平精英辅助涉检信访事项案件化办理的实践探索

更新时间:2024-04-17


涉检信访事项案件化办理的实践探索  

殷勇忠  
 

  ◇新时代的控告申诉检察工作要全面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核心是运用检察权办理好人民群众提出的控告申诉事项。

  ◇信访案件由“访”到“诉”,还需强化法治宣传。涉检信访事项案件化办理的救济途径需要完善。

  ◇立足控告检察的职能特点,应当在工作思路和方法上强化法治化自觉,加大案件化力度,通过扎实具体的办案活动和实实在在的办案成效赢得信访当事人对法律的尊重,对检察信访工作的认可。

  ◇针对信访人的诉求,审查决定须有充分的事实依据,适用法律法规须逐一释明;好说易懂,用信访当事人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按程序答复或宣告审查处理决定。

  当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群众提出控告申诉的信访事项解决好,必须转变涉检信访工作行政化观念,把握规律,坚持法治化、案件化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中的权威作用。2018年初,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规范办理控告自办案件的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关于规范控告申诉自办案件终结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依照法律规定,细化办案程序,及时就地处置涉检信访事项,初信初访化解率和积案化解率都有较大幅度提升,涉众型经济犯罪集体访来访批次和重复访明显降低,在推动相关机关补正瑕疵和依法纠错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涉检信访事项案件化办理的上海实践

  新时代的控告申诉检察工作要全面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核心是运用检察权办理好人民群众提出的控告申诉事项。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相继用“实施办法”和“意见”规范控告自办工作,明确现阶段的自办案件种类,推进“案结事了”终结标准的适用。发布涉检信访事项办案流程指南和法律文书模式,统一了接访、评估、受理、调查核实、检察官研判、报请审批或提交院检察委员会审议、答复、归档等办案流程。建立《控告申诉事项处置案件化清单》(下称“正面清单”),严格诉访分离,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单位通过信访渠道反映的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涉检信访事项,除依照办案规范导入刑事、民事、行政等诉讼监督程序的外,对反映人民检察院违法行使职权的、阻碍律师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息访息诉化解案件、信访评查督办案件以及其他普通信访案件,统一纳入控告自办审查受理案件“正面清单”。引导信访当事人自觉依法按程序表达诉求,通过倾听诉求、受理告知、审查答复等方式,完善告知内容,增强人民群众对程序与实体的接受度。

  积极服务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审慎发挥控告检察权在稳控涉众型经济犯罪集体访案件中的作用。贴近上海作为全国性金融中心的实际,深入排查正在刑事立案、侦查、批捕、起诉和审判环节的涉众金融犯罪集体访风险,剖析此类信访因涉案人员多、分批办理、办案时限跨度大,信访人员多、诉求不统一,信访人“抱团走访”给办案部门施压的特点,主动补位,配合刑事检察部门做好风险评估预警化解工作;加大信访积案办理力度,建立突出信访案件台账,一案一方案,落实好挂牌督办、带案下访、质量评查和信访督查等措施,在将持续访案件实行案件化办理方面作出新探索,增发了第二批“正面清单”,包括重大、复杂的集体访,信访当事人诉讼救济权利已充分行使、放弃行使或者已经丧失的“无理访”,当事人诉求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依照现行规定无法处理的反复、越级访等三大类情形。

  与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审理刑事犯罪案件相类似,第二批“正面清单”规定的三大类案件在办案模式上比第一批“正面清单”载明的案件更详实、完备,更加注重适用“当事人+检察官+公信人士”三方参与的诉讼化办案模式,落实“宜公开、尽公开”的公开审查原则。全市检察机关从有法律、医学、心理学等专业背景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名企业家、公益律师和人民调解员中,选聘280名“公信人士”。“公信人士”独有的中立立场,保证其履行职责时客观公正地对检察处理决定和诉讼监督结论等作出评判,其特有的专业知识,能够通过咨询、答疑等方式把释法明理工作渗透到控告案件办理过程中,消解了信访当事人对检察机关的抵触情绪,促进息诉息访。

  涉检信访事项案件化办理存在的问题

admin